提醒你
本网站隐私权政策已于2018年7月20日更新,请至阅览并同意新版隐私权政策,若您未勾选同意而继续使用本网站,则视为您已同意新版隐私权政策。
会员登入
网友 / 设计师注册
格局的规画得当与否,对空间感有相当大的影响。本案为五年多房子,却因为设计规画不当,造成室内阴暗灰黄,比实际屋龄显得老;并且因为做了过多的装修及包覆,浪费了宝贵的面积,也让空间看来拥挤又压迫。
擅长整合空间机能,打造去繁为简生活风格的拾隅设计,以屋主的需求作为首要考量,重新思考客厅在生活空间的定位,以下将分享拾隅设计总监刘玉婷,从小坪数住宅到老屋翻新空间,跳脱传统以客厅为重的公领域格局想法,打造出三间截然不同的客厅及公领域设计。
建筑不在于无止境地填充地面,而是将活力与秩序带回我们的城镇,以奢华堆砌出华丽的视觉是一种选择,但能恒久打动人心的作品,通常同时融入实用机能又兼具设计美学,并在几何图形间保持节制和层次,才能创造永恒的诗意。
在北京,就要像《梁思成传记》由北京城正门「正阳门」走进北京城,如此才能体验到北京皇城的纪念性轴线;在巴黎,就要爬上巴黎铁塔俯瞰;在台北,就该登上台北101眺望。进入一座城市,有着必要之仪式感。
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创造理论,也是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纲领,意即绘画既要师法自然,又不失个人内心的感悟,对设计而言,亦然。
建筑女帝扎哈‧哈迪德曾说:「我想成为这样的建筑师,让建筑和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连接起来。」建筑不只是载体、几何学或地理位置上的表征,应能涵构建筑体外的生活节奏,包含都市或环境纹理的基底与各种因应而生的可能性,更进一步在室内空间里演绎「再拓展」与「延伸」的概念,着重居住者对场域的认知、心灵感官的各种体验。
设计,源自生活,如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,领受阳光与水一样,如影随形的自然存在。当空间设计迈向层峰阶段,回归设计初心,便诞生属于自己的美学与感受。
随着时代更迭,家不只是个住所,更多的是对人背后理想的继承和理解,表达自身、蕴含主人家灵魂。设计师的角色,经过时间洪流的陶冶锻炼,室内设计不只是如何让房子更好看,而是赋予居住者的个人特色,勇于创新、突破,张持有度的在人因工学和现代主义的撞击下,取得微妙的平衡。
城市本就是新与旧共存的混合体,古典是属于我们对历史美学的解读、现代是我们存于的时空,一个富有内涵、一个温柔接纳,两者互有共通,却又极度不同,而设计就像是一座桥梁,搭接两者于其上,彼此相容、吐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