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入
网友 / 设计师注册
165平米现代风宅邸,享有楼高的绝佳视野,伴随三面采光的设计,接引户外山峦、溪畔与都市建筑张力;室内则以开放串连的动线布局,辅以石材、木纹、镀钛、铁件等复合式材质层层堆栈,虚实相兼的视觉演绎,成就内外氛围相融的美学场域。
6层楼的透天别墅,希望一家人都能拥有各自的房间,以及一个疗愈的露台,享受都市中的乐活生活,设计师重新调整格局,让空间更有效的运用,结合色彩规划与家具搭配,完美呈现一个全家相聚又有私人领域的三代共享美宅。
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说:「建筑要能与自然交谈,让周遭环境可以更好地与人连结。」林政纬设计师善用建筑体本身独特的错层架构,纳入外在山棱绿意与城市风光,重新定义视觉尺度,串连人、空间与环境之关系,让建筑与地域和谐共生的涵构关系。
人赋予场域温度,场域乘载着人的回忆与牵挂;家,更是表达自我审美的重要载体,同时抚慰各种身心灵的疲惫、丰富精神生活、提高人生趣意。
建筑,是城市重生的力量。不仅能够承载和表达时代的特色,更以高低起伏的型态决定着城市的未来,建设都会的天际线,宛若无边海浪滔滔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,金字塔顶尖人士独享顶层公寓里的尊贵生活,宛如冲浪在一座座高层建筑轮廓之上,敢于征服、勇于面对挑战。
330平米的循着建筑特性与优异的楼层高度,探索空间与环境对话的可能,在全然敞开的空间布局中,引导视野接驳天际线,通过绝对无碍的尺度与材料精心铺排,与天地壁融合弧形收角,设计与生活更精致的辉映,让岁月细微的流淌中,记叙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。
建筑女帝扎哈‧哈迪德曾说:「我想成为这样的建筑师,让建筑和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连接起来。」建筑不只是载体、几何学或地理位置上的表征,应能涵构建筑体外的生活节奏,包含都市或环境纹理的基底与各种因应而生的可能性,更进一步在室内空间里演绎「再拓展」与「延伸」的概念,着重居住者对场域的认知、心灵感官的各种体验。
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大师的贝聿铭曾说:「建筑是有生命的,尽管它是凝固的,但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。」而对林政纬、周佳筠设计师来说,重视人在生活里的经验与感受,如何订制出空间的独特性,让屋主享有独一无二的居住体验,进而让家升华为生活经验、品味的载体,更是一份专属收藏。
20 世纪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‧罗兰曾说:”艺术的伟大意义,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、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。”